摘 要:随着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不断涌现。太阳成集团以服务智能制造新质生产力为目标,紧扣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测试关键岗位,对接宁德时代,通过服务产业升级、创新人才培养,共建产业学院、搭建育人平台,校企资源共享、重塑课程体系,结合实际生产、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储能与动力电池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动力电池,宁德时代,产教融合
一、对接产业岗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2–3–N"(即校企双主体联合培养,职业素养、岗位核心技能、创新创业三主线,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四优培育、创新创业培养、个性化培养等N种途径)人才培养,不断探索创新培养途径及优化培养过程,探索“研、学、用、创、转、服”人才培养新模式。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了汽车行业典型核心岗位就业高适配性职业院校名单,公司入选核心总成(零部件)装配工岗位、设备维修工岗位高适配性职业院校专业名单。

二、共建产业学院、搭建育人平台
签订“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先进技术产业学院”协议, 共建新能源动力电池智造工程技术中心,根据真实岗位生产设备、环境,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距离对接,强化汽车产业电池高端技术能力培养。依托实践基地,校企联合申报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评为省级培育实践中心,签订"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开展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设立奖学金,近年来为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设备维护、生产、测试岗位输送就业人才300余人。
依托宁德时代,联合申报咸阳市储能与动力电池检测重点实验室,结合电池测试科研设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科研成果突破。



三、资源共享、重塑课程体系
面向电池生产制造、生产工艺、电池测试及设备维护管理主要岗位,根据“需求调研→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职业能力分析→领域转换”的构建流程,与宁德时代岗位课程、实作技能相结合,构建课程体系,探索以岗位能力为驱动,以岗位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同时融入企业文化、精神、案例于课堂教学,推动课堂革命,植入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生产与测试关键岗位课程,如《锂电行业关键技术及其设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关键生产设备实习》、《激光加工工艺》、《锂离子电池测试技术》等理论与实践课程,实现“课程内容对接岗位能力,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宁德时代与学校合作开设24届“订单班”、25、26届“现代学徒制工匠班”,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定制课程,由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实践教学和就业指导。

四、携手共进、打造混合团队
成立“宁德时代”校企合作项目组,校企动态管理,形成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技能大师为带动-技术骨干为核心-青年教师为后备”的校企专兼职结构合理的混合型团队团队。联合签订《宁德时代“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建设合作协议》,通过“名师”工程,引领专业建设发展、把握岗位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打造特色专业;通过技能培训、企业锻炼、参与企业技术提升与管理、获取证书等,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开拓教师动力电池领域前沿视野。


校企联合编制《锂离子电池生产自动卷绕机》岗位实训指导书,提升教师电池生产设备及工艺岗位技能。




